Tham khảo Nam-Bắc_triều_(Trung_Quốc)

  1. Bắc triều bắt đầu vào năm 439 khi Bắc Ngụy diệt Bắc Lương, thống nhất Bắc Trung Quốc; Nam triều bắt đầu vào năm 420 khi Lưu Tống kiến lập, lưỡng triều Nam Bắc kết thúc vào năm 589 khi Tùy diệt Trần.
  2. 1 2 鄒紀萬 (1992年): 《中國通史 魏晉南北朝史》第一章〈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〉,第70頁.
  3. 1 2 鄒紀萬 (1992年): 《中國通史 魏晉南北朝史》第一章〈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〉,第71頁.
  4. 萬繩楠 (1994年): 《魏晉南北朝史論稿》第十三章〈北朝晚期鮮卑化和漢化兩種力量的鬥爭〉,第346頁.
  5. 1 2 萬繩楠 (1994年): 《魏晉南北朝史論稿》第十一章〈南朝時代歷史的變化與發展〉,第266頁.
  6. 1 2 鄒紀萬 (1992年): 《中國通史 魏晉南北朝史》第二章《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形態》,第101頁.
  7. 《中國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晉南北朝 上冊》第三章 政治制度與法律制度的變遷,第133頁.
  8. 1 2 3 顏氏家訓》提到: 「齊朝有一士大夫,嘗謂吾曰: 「我有一兒,年已十七,頗曉書疏,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,稍欲通解,以此伏事公卿,無不寵愛,亦要事也.」
  9. 《中國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晉南北朝 上冊》第一章 政治發展大勢,第67頁.
  10. 1 2 《中國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晉南北朝 上冊》第一章 政治發展大勢,第69頁.
  11. Lương vào năm 552 thiên đô tới Giang Lăng.
  12. 鄒紀萬 (1992年): 《中國通史 魏晉南北朝史》第一章〈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〉,第73頁.
  13. 1 2 鄒紀萬 (1992年): 《中國通史 魏晉南北朝史》第一章〈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〉,第75頁.
  14. 鄒紀萬 (1992年): 《中國通史 魏晉南北朝史》第一章〈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〉,第76頁.
  15. 《南史 卷第五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 梁宗室上》: 「宏妾弟吳法壽性粗狡,恃宏無所畏忌,輒殺人.死家訴,有敕嚴討.法壽在宏府內,無如之何.武帝制宏出之,即日償辜.南司奏免宏司徒、驃騎、揚州刺史.武帝注曰: 愛巨集者兄弟私親,免宏者王者正法,所奏可.」
  16. 鄒紀萬 (1992年): 《中國通史 魏晉南北朝史》第一章〈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〉,第77頁.
  17. 《南史•侯景傳》: 魏人入懸瓠,更求和親,帝召公卿謀之.張綰、朱異咸請許之.景聞未之信,乃僞作鄴人書,求以貞陽侯換景.帝將許之.舍人傅岐曰: 「侯景以窮歸義,棄之不祥.且百戰之餘,寧肯束手受縶.」謝舉、朱異曰: 「景奔敗之將,一使之力耳.」帝從之,復書曰: 「貞陽旦至,侯景夕反.」景謂左右曰: 「我知吳兒老公薄心腸.」
  18. 《南史•侯景傳》: 侯景曾求婚於世族,但被「王謝門高非偶,可於朱張以下訪之.」理由拒絕.侯景深深記恨,回答說: 「會將吳兒女以配奴!」.當建康城破後,侯景屠殺南朝世族,將剩餘貶為奴隸.之后派遣军队沿着萧梁的长江下游地区攻城掠地,一路屠杀,之后长江下游地区已成為「千里煙絕,人跡罕見,白骨成聚,如丘隴焉」.顏之推《觀我生賦》亦述: 「中原冠帶,隨晉渡江者百家,故江東有《百譜》;至是,在都者覆滅略盡.」
  19. 鄒紀萬 (1992年): 《中國通史 魏晉南北朝史》第一章〈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〉,第83頁.
  20. 《南史•陳本紀下第十》及聞隋軍臨江,後主曰: 「王氣在此,齊兵三度來,周兵再度至,無不摧沒.虜今來者必自敗.」孔範亦言無渡江理.但奏伎縱酒,作詩不輟.
  21. Năm Thái Bình Chân Quân thứ 7 (446), chiếu: 「諸有佛圖、形像及胡經,盡皆擊破焚燒,沙門無少長悉坑之.」
  22. 《中國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晉南北朝 上冊》第一章 政治發展大勢,第63頁.
  23. 其實,此時的鮮卑貴族已不喜戰事.《魏書卷七•高祖紀》: 丙子,詔 六軍發軫.丁丑,戎服執鞭,御馬而出,群臣稽顙於馬前,請停南伐,帝乃止.仍定遷都之計.
  24. 《中國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晉南北朝 上冊》第一章 政治發展大勢,第65頁.
  25. Trấn Hoài Hoang khởi binh trước tiên, sau đó Phá Lục Hàn Bạt Lăng thuộc trấn Ốc Dã khuếch trương thanh thế, ở Tần Lũng có Mạc Chiết Niệm Sinh, Mặc Kỳ Sửu Nô; ở Quan Đông có Đỗ Lạc Chu, Tiên Vu Tu Lễ, Cát Vinh. 鄒紀萬 (1992年): 《中國通史 魏晉南北朝史》第一章〈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〉,第91頁.
  26. 陳爽,〈河陰之變考論〉,《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學刊》,第4集,2007/08,頁309-344
  27. 1 2 3 鄒紀萬 (1992年): 《中國通史 魏晉南北朝史》第一章〈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〉,第91頁.
  28. 鄒紀萬 (1992年): 《中國通史 魏晉南北朝史》第一章〈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〉,第95頁.
  29. 鄒紀萬 (1992年): 《中國通史 魏晉南北朝史》第一章〈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〉,第96頁.
  30. 鄒紀萬 (1992年): 《中國通史 魏晉南北朝史》第一章〈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〉,第99頁.
  31. 1 2 《中國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晉南北朝 上冊》第三章 政治制度與法律制度的變遷,第144頁.
  32. 《中國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晉南北朝 上冊》第三章 政治制度與法律制度的變遷,第145頁.
  33. 《中國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晉南北朝 上冊》第三章 政治制度與法律制度的變遷,第146頁.
  34. 方國瑜《中國西南歷史地理考釋》第三篇《北周至初唐時期西南地理考釋》,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版,第248頁.
  35. 1 2 《中國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晉南北朝 上冊》第三章 政治制度與法律制度的變遷,第156頁.
  36. 〈奏彈王源〉: 「自宋氏失御,禮教雕衰,衣冠之族,日失其序.姻婭淪雜,罔計廝庶,販鬻祖曾,以為賈道,明目腆顏,曾無愧畏.....自宸歷御寓,弘革典憲,雖除舊布新,而斯風未殄.」
  37. 鄒紀萬 (1992年): 《中國通史 魏晉南北朝史》第二章〈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型態〉,第113頁.
  38. 《中國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晉南北朝 上冊》第三章 政治制度與法律制度的變遷,第12頁.
  39. 《中國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晉南北朝 上冊》第三章 政治制度與法律制度的變遷,第140頁.
  40. 萬繩楠 (1994年): 《魏晉南北朝史論稿》第十四章〈南北其他民族問題〉,第372頁.
  41. 《後漢書 卷第八十六 南蠻西南夷列傳第七十六 》:「李賢注:今辰州盧溪縣有武山.黃閔《武陵記》曰:山高可萬仞、山半有槃瓠石室、可容數萬人.」
  42. 1 2 萬繩楠 (1994年): 《魏晉南北朝史論稿》第十四章〈南北其他民族問題〉,第377頁.
  43. 葛劍雄,中國歷代疆域的變遷,長城文化網
  44. 《南齊書•劉善明傳》: 「交州險敻,要荒之表,宋末政苛,遂至怨叛.今大化創始,宜懷以恩德,未應遠勞將士,搖動邊氓.且彼土所出,唯有珠寶,實非聖朝所須之急.討伐之事,謂宜且停.」
  45. 呂士朋 (1964年) 《北屬時期的越南》第三章《六朝遞變時期的交州》,香港中文大學新亞研究所出版,第67至70頁.
  46. 《南齊書•州郡志》: 「寧州,鎮建寧郡,本益州南中,諸葛亮所謂不毛之地也.道遠土塉,蠻夷#眾多,齊民甚少,諸爨、氐彊族,恃遠擅命,故數有土反之虞.」《梁書•徐文盛傳》: 「州在僻遠,所管羣蠻不識教義,貪欲財賄,劫篡相尋,前後刺史莫能制.」
  47. 《梁書•徐文盛傳》: 「文盛推心撫慰,示以威德,夷獠感之,風俗遂改.」
  48. 《隋書•梁睿傳》: 「至偽梁南寧州刺史徐文盛,被湘東徵赴荊州,屬東夏尚阻,未遑遠略.土民爨瓚遂竊據一方,國家 (指北周) 遙授刺史.」
  49. 方國瑜《中國西南歷史地理考釋》第三篇《北周至初唐時期西南地理考釋》,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版,第245至248頁.
  50. 《宋書•東夷傳•倭國》記載倭王武的國書稱: 「臣雖下愚,忝胤先緒,驅率所統,歸崇天極,道逕百濟,裝治船舫,而句驪無道,圖欲見吞,掠抄邊隸,虔劉不已,每致稽滯,以失良風.雖曰進路,或通或不.臣亡考濟實忿寇讎,壅塞天路,控弦百萬,義聲感激,方欲大舉,奄喪父兄,使垂成之功,不獲一簣.居在諒闇,不動兵甲,是以偃息未捷.至今欲練甲治兵,申父兄之志,義士虎賁,文武效功,白刃交前,亦所不顧.若以帝德覆載,摧此強敵,克靖方難,無替前功.竊自假開府儀同三司,其餘咸各假授,以勸忠節.」
  51. 汪向榮 (1999年) 《古代中日關係史話 九 倭五王和日本的統一》,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,132至134頁.
  52. 李祖桓《仇池國志》第三卷《武興記》武興國的興起,書目文獻出版社1986年出版,第105至131頁.
  53. 李祖桓《仇池國志》第四卷《陰平記》陰平國的建立,書目文獻出版社1986年出版,第132至140頁.
  54. 李祖桓《仇池國志》第五卷《仇池人物列傳》第一「楊永安事略」,書目文獻出版社1986年出版,第151至152頁.
  55. 萬繩楠 (1994年): 《魏晉南北朝史論稿》第十四章〈南北其他民族問題〉,第384頁.
  56. 《水經注 卷二 河水》: 「《釋氏西域記》: 屈茨(即龜玆)北二百里有山、夜則火光、晝日但煙.人取此山石炭、冶此山鐵、恆充三十六國用、故郭義恭 (廣志) 云: 龜玆能鑄冶」.「夜則火光」表示煤炭因風化而自燃,這是中國古代關於煤炭自燃的最早記載.
  57. 法顯傳》: 「其國豐樂,人民殷盛,盡皆奉法,以法樂相娛.眾僧乃數萬人,多大乘學,皆有眾食.」
  58. 1 2 《中國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晉南北朝 上冊》第四章 分裂割據時代的軍事文明,第194頁.
  59. 新唐书》卷50《兵志》: 「府兵之置,居无事时耕于野,其番上者,宿卫京师而已.若四方有事,则命将以出,事解辄罢,兵散于府,将归于朝.故士不失业,而将帅无握兵之重,所以防微渐、绝祸乱之萌也.」
  60. 《陈寅恪魏晋南北朝讲演录》第十九篇 宇文氏之府兵及关陇集团 第二节,第261页
  61. 《中國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晉南北朝 上冊》第四章 分裂割據時代的軍事文明,第190頁.
  62. 《中國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晉南北朝 上冊》第四章 分裂割據時代的軍事文明,第199頁.
  63. 《陈寅恪魏晋南北朝讲演录》第十九篇 宇文氏之府兵及关陇集团 第三节,第262页
  64. 《陈寅恪魏晋南北朝讲演录》第十九篇 宇文氏之府兵及关陇集团 第三节,第264页
  65. 《梁書 卷第五十一 列傳第四十五 處士》: 「張孝秀字文逸,‧‧‧有田數十頃,部曲數百人,率以力田,盡供山眾,遠近歸慕,赴之如市.」
  66. 萬繩楠 (1994年): 《魏晉南北朝史論稿》第十一章〈南朝時代歷史的變化與發展〉,第251頁.
  67. 《宋書 卷八十二 列傳第四十二 周朗》: 「今士大夫以下,父母在而兄弟異計,十家而七矣.庶人父子殊產,亦八家而五矣.凡甚者,乃危亡不相知,饑寒不相恤,又嫉謗讒害,其間不可稱數.」
  68. 鄒紀萬 (1992年): 《中國通史 魏晉南北朝史》第二章〈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形態〉,第118頁.
  69. 财婚风尚就是把金钱财物作为缔结婚姻的必要条件的习俗或风气.江合友 财婚风尚与唐代贫女诗 宁夏社会科学
  70. 《中國文化史》第二章 魏晉隋唐時代文化的發展,第59頁.
  71. 《中國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晉南北朝 上冊》第三章 政治制度與法律制度的變遷,第143頁.
  72. 《宋書 卷第八十二 列傳第四十二 周朗沈懷文》: 「胡若能來,必非其種,不過山東雜漢,則是國家由來所欲覆育.」
  73. 《陈寅恪魏晋南北朝讲演录》 第十八篇 北齐鲜卑化和西胡化,第247页
  74. 鄒紀萬 (1992年): 《中國通史 魏晉南北朝史》第三章《大動亂時代的人口流動與民族融合》,第127頁.
  75. 鄒紀萬 (1992年): 《中國通史 魏晉南北朝史》第三章《大動亂時代的人口流動與民族融合》,第124頁.
  76. 《中國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晉南北朝 上冊》第五章 曲折發展的經濟,第298頁.
  77. 《中國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晉南北朝 上冊》第五章 曲折發展的經濟,第304頁.
  78. 《中國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晉南北朝 上冊》第五章 曲折發展的經濟,第240頁.
  79. 復旦大學 (1982年): 《中国古代经济简史》第三章〈封建社会三国两晋南朝的经济〉,第73頁.
  80. 《宋書 卷第五十四 列傳第十四》:「江南之為國盛矣,雖南包象浦,西括邛山,至於外奉貢賦,內充府實,止於荊、揚二州.‧‧‧地廣野豐,民勤本業,一歲或稔,則數郡忘飢.」
  81. 《梁書卷第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六》:「(陳慶之)罷義陽鎮兵,停水陸轉運,江湖諸州並得休息.開田六千頃,二年之後,倉廩充實」
  82. 《中國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晉南北朝 上冊》第五章 曲折發展的經濟,第272頁.
  83. 復旦大學 (1982年): 《中国古代经济简史》第四章〈封建社会北朝隋唐 (前期) 的经济〉,第99頁.
  84. 《魏書 卷七十四 列傳第六十二》:父新興,太和中,繼為酋長.家世豪擅,財貨豐贏.曾行馬群,見一白蛇,頭有兩角,遊於馬前.新興異之,謂曰: 「爾若有神,令我畜牧蕃息.」自是之後,日覺滋盛,牛羊駝馬,色別為群,谷量而已.
  85. 《中國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晉南北朝 上冊》第五章 曲折發展的經濟,第361頁.
  86. 《中國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晉南北朝 上冊》第五章 曲折發展的經濟,第348頁.
  87. 《中國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晉南北朝 上冊》第五章 曲折發展的經濟,第374頁.
  88. 《宋書 第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索虜》:「虜確磝戍主、濟州刺史.... 鐵三萬斤,大小鐵器九千餘口,餘器仗雜物稱此.」
  89. 《北齊書 第四十九 綦母懷文傳》:「又造宿鐵刀,其法燒生鐵精以重柔鋌,數宿則成剛,以柔鐵為刀脊,浴以五牲之溺,淬以五牲之脂,斬甲過三十劄.」
  90. 《中國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晉南北朝 上冊》第五章 曲折發展的經濟,第295頁.
  91. 《洛陽伽藍記校注 卷第四 城西》:「市東有通商、達貨二里.里內之人,盡皆工巧屠販為生,資財巨萬.」
  92. 復旦大學 (1982年): 《中国古代经济简史》第四章〈封建社会北朝隋唐 (前期) 的经济〉,第110頁.
  93. 《中國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晉南北朝 上冊》第二章 少數民族文化,第108頁.
  94. 《中國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晉南北朝 上冊》第五章 曲折發展的經濟,第285頁.
  95. 《中國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晉南北朝 上冊》第五章 曲折發展的經濟,第291頁.
  96. 鄒紀萬 (1992年): 《中國通史 魏晉南北朝史》第五章《魏晉南北朝的學術與信仰》,第165頁.
  97. 鄒紀萬 (1992年): 《中國通史 魏晉南北朝史》第五章《魏晉南北朝的學術與信仰》,第168頁.
  98. 萬繩楠 (1995年): 《魏晉南北朝文化史》第二章〈魏晉南北朝時期哲學與政治思想的發展〉,第68頁.
  99. 張國一 靈魂有無之爭──范縝〈神滅論〉之科學省思,華梵大學第六屆儒佛匯通學術研討會發表
  100. 《北史•卷五十五•杜弼傳》:「神之在人,猶光之在燭.燭盡則光窮,人死則神滅」
  101. 《北史•卷五十五•杜弼傳》:「鷹化為鳩,鼠變為鴽,黃母為鱉,皆是生之類也.類化而相生,猶光去此燭,復然彼燭.」
  102. 萬繩楠 (1995年): 《魏晉南北朝文化史》第二章〈魏晉南北朝時期哲學與政治思想的發展〉,第72頁.
  103. 樊遜〈舉秀才對策〉: 「……淮南成道,犬吠雲中,子喬得仙,劍飛天上,皆是憑虛之說.……又末葉以來,大存佛教,寫經西土,畫像南宮.昆池地黑,以為劫燒之灰,春秋夜明,謂是降神之日.」
  104. 王三聘《古今事物考》二: 「古今家訓,以此為祖.」
  105. 王利器《顏氏家訓集解•敍錄》,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出版,第1頁.
  106. 《文心雕龍‧明詩》﹕「宋初文詠,體有因革,莊老告退,而山水方滋,驪采百字之偶,爭價一句之奇.情必極貌以寫物,辭必窮力而追新,此近世之所競也.」
  107. 《南齊書•陸厥傳》﹕「永明末盛為文章,吳興沈約,陳郡謝脁,琅琊王融,以氣類相推縠﹔汝南周鄅,善識聲韻.約等為文皆用宮商,以平上去入為四聲,以此制韻,不可增減,世呼為永明體.」
  108. 《宋書•謝靈運傳論》
  109. 程章燦: 《詩詞精品名家編註•魏晉南北朝詩序》
  110. 《周書 卷第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三 庾信傳》:「東海徐摛為左衛率.摛子陵及信,並為抄撰學士.父子在東宮,出入禁闥,恩禮莫與比靈斯.既有盛才,文並綺豔,故世號為徐、庾體焉.」
  111. 章培恆: 《〈玉台新詠〉為張麗華所"撰錄"考》,《文學評論》,2004年第2期
  112. 萬繩楠 (1994年): 《魏晉南北朝史論稿》第十一章〈南朝時代歷史的變化與發展〉,第277頁.
  113. 《中國文化史》第二章 魏晉隋唐時代文化的發展,第85頁.
  114. 謝保成主編 (2006年) 《中國史學史》 (第一冊) 第三編《史官建置與皇家修史》,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,第334至341頁.
  115. 謝保成主編 (2006年) 《中國史學史》 (第一冊) 第四編《承前啟後的唐朝前期史學》,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,第543頁.
  116. 潘德深 (1994年) 《中國史學史》第三篇《魏晉南北朝史學》,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出版,第140-148頁.
  117. 潘德深 (1994年) 《中國史學史》第三篇《魏晉南北朝史學》,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出版,第124頁.
  118. 1 2 謝保成主編 (2006年) 《中國史學史》 (第一冊) 第四編《承前啟後的唐朝前期史學》,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,第398至406頁.
  119. 謝保成主編 (2006年) 《中國史學史》 (第一冊) 第四編《承前啟後的唐朝前期史學》,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,第411頁.
  120. 潘德深 (1994年) 《中國史學史》第三篇《魏晉南北朝史學》,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出版,第151頁.
  121. 潘德深 (1994年) 《中國史學史》第三篇《魏晉南北朝史學》,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出版,第100至101頁.
  122. 謝保成主編 (2006年) 《中國史學史》 (第一冊) 第三編第二章《斷代史的延續》,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,第289至290頁.
  123. 曇林《略辨大乘入道四行及序》: 「行入者,所謂四行;其餘諸行,悉入此行中.何等為四行?一者報怨行,二者隨緣行,三者無所求行,四者稱法行.」
  124. 《续高僧传•习禅篇》 (卷二十): "大乘壁观,功业最高,在世学流,归仰如市."
  125. 《中國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晉南北朝 上冊》第一章 政治發展大勢,第70頁
  126. 1 2 3 鄒紀萬 (1992年): 《中國通史 魏晉南北朝史》第五章《魏晉南北朝的學術與信仰》,第198頁.
  127. 鄒紀萬 (1992年): 《中國通史 魏晉南北朝史》第五章《魏晉南北朝的學術與信仰》,第179頁.
  128. 陶弘景受梁武帝尊崇,常派人向他諮詢國政,時人稱之為「山中宰相」.《中國文化史》第二章 魏晉隋唐時代文化的發展,第74頁.
  129. 中国的祆教研究 (1923-2000)
  130. 1 2 鄒紀萬 (1992年): 《中國通史 魏晉南北朝史》第五章《魏晉南北朝的學術與信仰》,第193頁.
  131. 天龍山石窟
  132. 藝術與建築索引典—六朝 於2011 年4 月1 日查閱
  133. 徐巧慧 (2009年): 《南京地区南朝陵墓辟邪石刻探微》,装饰.
  134. 鄒紀萬 (1992年): 《中國通史 魏晉南北朝史》第五章《魏晉南北朝的學術與信仰》,第199頁.
  135. 《畫山水序》: 「且夫昆崙山之大,瞳子之小,迫目以寸,則其形莫睹,迥以數里,則可圍於寸眸.誠由去之稍闊,則其見彌小.今張絹素以遠暎,則昆、閬之形,可圍於方寸之內.」
  136. 《中國文化史》第二章 魏晉隋唐時代文化的發展,第56頁.
  137. 酈道元注;楊守敬、熊會貞疏;段仲熙點校、陳橋驛復校: 《水經注疏》,南京: 江蘇古籍出版社,1989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,3508頁.
  138. 《中國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晉南北朝 上冊》第五章 曲折發展的經濟,第322頁.
  139. 《中國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晉南北朝 上冊》第五章 曲折發展的經濟,第369頁.
  140. 《北史 卷第90 藝術 徐之才傳》: 「綜入魏旬月,位至司空.‧‧‧武明皇太后不豫,之才療之,應手便愈,孝昭賜綵帛千段、綿四百匹.之才既善醫術,雖有外授,頃即徵還.既博識多聞,由是於方術尤妙.」
  141. 《周書 卷第47 姚僧垣傳》: 「僧垣醫術高妙,為當世所推.前後效驗,不可勝記.聲譽既盛,遠聞邊服.至於諸蕃外域,咸請托之.僧垣乃搜採奇異,參校徵效者,為《集驗方》十二卷,又撰《行記》三卷,行於世.」
  142. 朱晟、何端生《中藥簡史》第一章《中藥發展概述》,世潮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出版,第29至30頁.
  143. 賈得道《中國醫學史略》第五章《兩晉至隋唐五代的醫學》,山西科學技出版社2002年出版,131至132頁.
  144. 朱晟、何端生《中藥簡史》第四章《成藥與劑型的歷史》,世潮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出版,第112頁.
Wikimedia Commons có thêm hình ảnh và phương tiện truyền tải về Nam-Bắc triều (Trung Quốc).